用行动打脸,美国逼阿根廷弃用人民币,米莱为什么敢说不?
2025年9月25日,美国特朗普政府向阿根廷米莱政府发出正式要求,要求其取消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,以美国财政部支持的贷款计划作为替代方案。
这一消息由阿根廷《号角报》率先披露,随后获香港《南华早报》证实。 美方声称,该协议“对阿根廷主权构成长期风险”,并试图以提供流动性援助为条件,迫使阿根廷明确与美国结盟。
美国施压与“门罗主义”的阴影
美国对中阿货币互换协议的干预并非首次。
美方将中阿合作污名化为“勒索”,并强调其目标是“防止中国在阿根廷影响力的扩大”。
这种施压背后是“门罗主义”的延续,美国长期将拉美视为“后院”,对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极为敏感。
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指出:“拉美国家期待的是独立自主,不是门罗主义。 ”而美方试图通过金融手段逼迫阿根廷选边站队,实质是将其地缘政治博弈强加于经济合作。
阿根廷的经济现实:为何离不开人民币?
阿根廷面临严重的通胀和外汇储备枯竭问题。 2023年阿根廷通胀率高达211%,外汇储备仅能覆盖短期债务。
中阿货币互换协议自2009年签署后多次续签,2023年4月续签的350亿元人民币(约50亿美元)额度,直接帮助阿根廷偿还了27亿美元外债。
该协议使阿根廷央行可获得人民币并兑换为美元,缓解偿债压力, 2025年4月,阿根廷顶住美国压力,再次将协议续签至2026年6月。
阿根廷《国民报》分析称,此举让阿根廷央行推迟偿还48亿美元债务,为经济调整争取了时间。 对于米莱政府而言,放弃这一协议可能立即引发债务违约和金融动荡。
人民币国际化的拉美样本
中阿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在拉美推广的关键支点
2023年,阿根廷宣布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进口商品,巴西也与中国达成协议,在贸易中改用本币替代美元,人民币成为巴西第二大外汇储备货币。 这些举措减少了拉美国家对美元的依赖,降低了汇率波动风险。
阿根廷尤耶亚科盐湖锂矿项目采用比索结算,使中方采购成本降低15%,同时为阿根廷锁定稳定收入。 中国工商银行在巴西设立人民币清算行,智利、阿根廷等国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,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。
米莱政府的务实转向
米莱在竞选时曾批评中国,上任后态度转变。 2024年1月,他公开表示“需要快速学习”,并感谢中国续签货币互换协议。 这种转变源于现实压力:美国承诺的援助并未兑现,反而对阿根廷加征10%关税,且在IMF贷款谈判中附加严苛条件。
相比之下,中国合作模式更灵活。 中方不干涉阿根廷内政,仅要求“不被打扰”。 阿根廷智库“中阿战略合作观察站”指出,美国提供的替代方案远不及中阿协议规模,且附带政治条件,可能让阿根廷丧失经济自主性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
评论